最近,為了規劃系統教育,我和企劃部的同仁,參加了劇場的課程訓練,其中,有一堂課,授課老師要我們每個人做三分鐘的自我介紹。以下就是我的部分內容:
「大家好!我叫古漢忠,我的名字很好記,就是古代漢朝的忠臣的古漢忠,很好記吧?!我今年四十五歲,我不抽菸,不喝酒,不打牌,也不那個……,說得明白一點,我是一個不會去『吃喝嫖賭』的人。不過,再說得明白一點,應該說—我是有點想,但是不敢。如果你問我為什麼,我想,原因大概只有兩個:第一,我有一位讓我“不敢”的老婆;第二,我是在從事一個讓我“不敢”的雙鶴事業。」
講到這裡,我看在座的學員都在擦眼淚,當然,他們不是感動得落淚,而是因爆笑而忍俊不住流出的眼淚。我在想,可能被他們看清了我的“真面目”—原來,古漢忠是一個台灣話所說得那種「妖鬼假小義」的人。
事實上,雙鶴就存在許許多多像我這種—雖或想要卻又不敢的人。不過,我認為,讓自己對一件原本喜歡但卻不應該去做的事,升起一份“不敢”的心,那是很重要的。
我們來想一想,如果大家還是放任自己保有過去所好、浸淫在不當的地方,做不當的事情,卻不在生活行為上做質的改善和提升,那麼,可預見的是,在雙鶴就有許多所謂成功人士的體系領導人,更可憑恃其多金之勢,挾其紙醉金迷、奢靡浮濫的“魅力”,成為其千、萬體系成員競相仿效追隨的標的。果其如此,這個為數一、二十萬(約十萬對夫婦)成員的雙鶴,最後,便將淪為一個只問發財事業,不問社會責任的團體。
當然,雙鶴人並沒有為這個社會帶來負擔,反倒成了社會的一股清流。因為,端正的人品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,亦即健康、熱誠的領導風範,一直就是所有追求成功的雙鶴人亟思建立的「形象品牌」,當然這更是贏得成功的「必要配備」,同時也是所有領導者賴以教導下線的「重要課題」。因此,像是嚼嚼檳榔、口出穢言、飲酒尋樂、嗜賭成性……等過去慣有的習性,在這個著重行為品值得價值觀念體系中,顯然是格格不入、無法相容的。
家長送孩子去學琴,目的雖為培養出一項技藝,但附加價值卻是陶冶性格,所以,家長們會說: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!
從事雙鶴事業的目的雖為賺取財富,但附加價值卻是端正人品,所以,孩子們會說:做雙鶴的老爸壞不了!
(刊登於1996年5月刊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